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案例视频化在职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应用(2)

时间:2014-06-04 14:58 点击:
观看后阶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沟通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当视频案例中的主导思维和学生的既定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之后,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扭转不良讨论要有提前准备。此阶段,引导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出

  观看后阶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沟通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当视频案例中的主导思维和学生的既定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之后,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扭转不良讨论要有提前准备。此阶段,引导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出统一思想后的代表来提出论点进行相互辩论,此过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补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后续活动。 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发放给学生阅读,通过鼓励学生写日志,主动与学生互通邮件来继续探讨,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能够不断体验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

  二、视频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

  视频选材与教学内容契合度不高。由于教师的主观性、视频材料搜集范围狭窄以及视频材料的剪辑粘合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视频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契合度不高,分散学生注意力,相关性不高的视频播放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任务。

  过度依赖视频教学内容。多媒体课堂条件下,传统教学环节同样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和章节都必须进行视频案例教学。视频导入是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进行直观生动的辅助教学。相对于课本中理论的抽象,视频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它并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本身。因为每个视频案例知识对具体问题的描述,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仅以视频来充斥整个课堂,无疑易入以偏概全、以视频现象替代理论知识讲授的误区。

  视频选材不够权威,不具备说服力。案例本身具有争议性,造成教师对案例的控制力减弱,节外生枝出其他话题。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某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法律类、历史类题材的视频资料而言,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讲求“中庸”,即无过无不及,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则是“适度原则”的体现,即事物的发展应当保持在度的范围之内,既要防止发展的缓慢与停滞,又要避免发展中的冒进[4]。职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视频作为信息的载体,引入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在职高思政教育课堂上利用好多媒体视频,把及时的信息、创新的内容、有效的方法带到课堂上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在提高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过程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6).

  [3] 李振亭,陈中.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论网络教学视频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6(11).

  [4] 孙爱霞,冯宪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